根據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留學白皮書》,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和日本。
雖然2019年是美國對華留學生政策最不友好的一年,移民和入境政策變嚴,再加上貿易戰以及疫情猛增等因素,不少學生擔心2020年美國是否還值得留學。
●美國趨勢解讀
從美國研究生院理事會發表的一些數據分析,在2019年美國眾多不利影響影響下,國際研究生申請人數和新生就讀人數,實現近3年內的首次不降反增,其中中國留學生數量增長3%。
所以申請美國的同學不必太過擔心,美國作為全球留學大國,教學質量位居前列,相信疫情得到控制后,不并會影響21fall入學。
●2020年留學數據
海外留學在2019年更是達到了71萬人;每年人數增速逐漸遞增;以這個增長趨勢來分析問題其實能夠得出2020年去往海外留學的學生人數應該是高于71萬,所以申請2021年入學的大家要加油,尤其是藝術專業的同學們,作品集和留學規劃早日提上日程。
●留學類型占比
①低領留學
部分家長選擇低齡留學,讓孩子在國外讀高中,甚至初中、小學。近些年,低齡留學有著上升的趨勢。有媒體報道,英國私校國際學生超過在校學生的四成,其中大部分的海外寄宿學生來自中國,在全部28910名海外學生中占44%。
②碩士留學依舊是主體
在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學人群中,對比5年前,來自國內普通高校和國內私立/三本高校的群體增長明顯,兩者之和占比達59%,較5年前增長7%,成為絕對主流的群體。
對比5年數據,意向留學人群始終以申請碩士人群占比為主,5年來始終超過7成,且仍呈上升趨勢。
結合以上數據分析,除了“211”和“985”高校選擇出國,雙非及私立的申請隊伍也在不斷擴展中。另外,面對國內就業競爭,研究生階段的留學人數增速同樣明顯。
●英國留學增幅明顯
對比5年數據,美國依然是意向留學人群最熱衷選擇的留學國家,但優勢已不再明顯,占比43%。而傾向英國的群體占比在2019年大幅上升,占比41%,大有趕超美國的趨勢。
與此同時,傾向選擇中國香港、德國、日本的群體也逐年上升;澳大利亞、加拿大也依然占據主流留學目的國的第三和第四位。
整體來看,留學目的地的選擇多元化趨勢仍在持續。
●7成已留學群體“不在意錢”
對于留學后的收入回報與留學花費的看法,近4成的意向留學人群認為回報必然大于花費;超3成群體不在意回報,只要有所收獲就好;只有1/4的群體表示,即使明知道留學后收入不及花費,但依然會選擇留學。
但同樣的問題在已有留學經驗人群中,卻得到了不太一樣的答案。更多占比的人群表示即使收入不及花費,仍不后悔留學的決定。可見過來人們對留學回報的評價不局限在收入層面,相較而言更認可這段經歷給人生帶來的收獲。
●歸國就業成大勢
教育部最新數據,我國2018年度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1.94萬人,與2017年數據相比較增加了3.85萬人,增長了8.00%;留學歸國人員已成為我國人才市場備受關注的群體。
選擇畢業后立刻歸國就業的人群占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一方面是與國內相比,國外就業市場已趨近飽和,使得更多意向人群打算畢業后馬上回國工作;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意向留學群體留學目的本身就是為在國內就業增加競爭力。
●近9成用人單位認可留學
在來自用人單位的被訪者中,89%的群體認可留學帶來的價值和意義,他們認為“開拓視野”、“思維方式轉變”、“鍛煉獨立自主能力”是重要的意義,此外留學對“提升專業能力”也十分有幫助。
而11%認為留學無意義的群體,則是將“改善收入水平”和“投入產出成本”作為首要標準。
和去年相比,海歸在求職中面臨的各項問題,最為突出的缺少實踐經驗雖然仍排在首位,但卻有相當比重的下降;此外在缺少信息獲取渠道和工作不對口的問題上也有緩解。與此同時,在缺乏包裝和表現自己的問題上嚴重性大幅上升;其它問題比重有小幅上升。整體來看“突出性”問題減少,問題趨向“個性化”。
●學生留學規劃變得更早
如英國、澳洲這樣的英聯邦國家,本科和低齡階段,有8成左右的學生提前1年半開始規劃;研究生階段多數申請者傾向提前2年規劃。
申請英國高校時可以補交雅思成績單,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申請時就已考出了理想的雅思成績。與此同時,已經不單單是美國,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學生的綜合背景,學生們紛紛致力于提升軟實力,也不再單單滿足于拿到錄取,而是盡早開始為就讀后提前進行學術準備。